内容详情
 
栏目导航
 
 
合景代理注册合景注册登录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2-01 20:34   

  合景代理注册合景注册登录首页从“瘦肉精”、“苏丹红”、“一棵白菜售价能买一斤半猪肉”、“济南菜农因为亏本而自杀”到 “三鹿奶粉”、“蛆虫柑橘”事件,食品供应链风险问题屡见不鲜。随着供应链理论和嵌入理论的发展,每个经济组织都处在供应链的某个节点之上,节点之间联系紧密且复杂,某个环节一旦有风险发生,如果处理不当,风险便会沿着供应链条以某种方式不断扩散、变大,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引起巨大的损失。“三鹿奶粉事件让政府损失20亿”,同时引起以三鹿为核心的供应链上众多小企业的解散破产。食品供应链节点上的任何波动都可能带来整个供应链大的震荡。

  采购是流通的起点,采购工作贯穿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这导致风险会沿着采购行为进行传递,本研究就是从采购的视角,以河北省保定市某大型超市的蔬菜采购为例,通过建立一个采购模型,得出降低嵌入性食品供应链风险的策略。

  通过对保定市A超市进行实地调查并对超市采购负责人进行访问,发现超市对生鲜蔬菜的采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完善的蔬菜采购体系。A超市的蔬菜采购是由采购人员在每天的凌晨四点左右去保定市蔬菜批发市场购买,没有固定的供应商、没有固定的采购价格、也没有固定品牌。

  (2)粗放式的采购管理。采购人员将蔬菜运回超市后,由超市管理人员对蔬菜进行搬运、过称,并进行简单包装。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茎叶类蔬菜会造成很大一部分损失,且超市采购人员对这一损失也无能为力。

  (3)利润很低或基本没有利润。蔬菜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A超市一般是通过对某一类蔬菜低价销售吸引客流量,加上蔬菜经过农户、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这一供应链条的流动,到达超市后折损率很大,所以超市购买蔬菜的进价并不低,高进价低卖价的“买难卖难”现象在超市中并未得到缓解。浙江大学在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得出结论:国外超市中经营农产品能够获得20%左右的毛利润,而我国超市的毛利润只为0~10%,多数无利可图,有的甚至亏损[1]。

  (4)距离实现“农超对接”还有一定距离。近几年研究“农超对接”的文献不少,但是真正实现“农超对接”的超市却不多。“农超对接”确实能够降低超市蔬菜的采购成本,提高菜农的收入水平,但是真正实施起来还有很多困难。目前,保定市还没有哪一家超市实现“农超对接”[2]。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得出该超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采购数量由采购人员根据前天销量和经验确定,并没有一个合理的数量模型;(2)超市一般需要生鲜蔬菜当天无剩余,对于剩余蔬菜的处理是当天晚上降价促销或者直接扔掉;(3)蔬菜的利润很低,基本依靠低价蔬菜吸引客流量;(4)超市的蔬菜采购成本较大,包括选择供应商成本、价格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浪费成本、缺货成本、仓储成本等。

  根据对保定市A超市蔬菜采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该超市的蔬菜采购风险主要有:供应商选择风险、采购价格波动风险、运输风险、到货后的管理风险、存货损坏风险、缺货损失风险、库存积压风险[3]。供应商选择的风险可由超市采购管理人员合理选择正确的供应商或者跟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来降低。采购价格风险,由于蔬菜的特殊特性,其价格本身就是波动的,但波动范围不是很大,所以采购价格的风险在没有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下不会引起供应链大的波动。运输风险,一般超市都会购买保险,加上运输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所以在供应链风险的控制过程中也可以不予考虑。到货后的管理风险和存货损坏风险可通过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采取正确的储存搬运方式和加大管理力度来缓解[4]。采取缺货损失风险和库存积压风险是由于采购人员的订货造成的,订货过多,会引起大量的资源浪费,订货过少,会造成缺货损失风险,客户流失,这是一个信息博弈的过程。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了解超市蔬菜的需要量,分析超市的需求量数据,制定合适的采购计划,争取做到适量采购,避免浪费和缺货风险[5],这也是笔者研究的重点问题。

  蔬菜属于时令产品,蔬菜的成本受天气、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很大,同一天不同时刻价格可能会不同,一般的订货模型,像经济订货批量采购模型并不适用蔬菜的采购订货[6]。本研究对A超市10种具有代表性的蔬菜的销量和价格进行分析,建立价格变化下的订货模型、非假期订货模型、假期订货模型和考虑收获期的订货模型,提供一种合理的蔬菜采购订货方法。

  2.2.1 价格变化下的订货模型 由图1可以看出,不同的蔬菜价格变化幅度不同,有的蔬菜价格随时间变化幅度很大,有的蔬菜则变化相对较小。根据价格变动采购人员可以做一个价格折线变动图,根据价格的变化、蔬菜的特性以及超市的现状进行订货。以土豆为例,虽然其价格变化不大,但其易保存,如果在10月22号以2.7元・kg-1的价格采购1 000 kg,而23号不采购,与这两天分别采购500 kg相比,仅在采购价格上就节省50元,而且在不考虑节省的运输费用和价格折扣等因素的基础之上,加之采购具有明显的杠杆作用,所以不能忽视50元的节省。由图1可以看出,价格浮动最大的是西葫芦,如果采购人能够掌握一年的西葫芦的价格浮动变化图的话,则可以据此制定针对西葫芦的详细采购计划,比如西葫芦的价格10月7号是3.4元・kg-1,10月8号就降到了3.0元・kg-1,如果采购人员能够准确的预测这种变化,那么可以在10月7号采购时少订一些西葫芦,10月8号多订货,制定促销策略,吸引销售者来超市购买,增加超市的客流量。

  2.2.2 非假期订货模型 本模型研究的是非假期期间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是如何变化的。图2为10月7日至10月30日A超市蔬菜销量折线种蔬菜的销量,可以清晰地看到非节假日期间蔬菜的销量每周都有相似的浮动变化:周一至周四销量趋平,周五开始销量有小幅增长,增长持续至周日,然后周一开始,销量又下降,至周四基本持平,再从周五开始上升,如此循环。根据这个规律,采购人员可以制定每周的采购计划,如对于豆角的采购,周一至周四可以采购100 kg,周五至周六采购125 kg左右,根据此方法可以明显降低豆角的浪费成本。此外还应考虑浪费成本与缺货成本的大小,综合考率每天的订购量。

  2.2.3 假期订货模型 中国3 d以上的法定假期有春节、元旦、清明、五一、十一,假期期间人们的购物频率和数量会明显增加,所以采购人员不能忽视假期对蔬菜销量的影响。图3为十一黄金周期间A超市蔬菜的销量折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除了大葱和大蒜外每种蔬菜的销量在十一期间变化都不大,折线基本持平,与非假期期间的销量相比,十一期间8种蔬菜销量基本上都比非假期期间周六至周日的销量要多或者持平。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超市采购人员能够做出每年法定假期的销量图,就可以准确地制定出假期期间订货模型。葱和蒜的销量之所以会有变化,是因为虽然假期期间人们每天对葱蒜的需求会比较多,但由于其容易存放的特性,人们今天多买,明天可能就不买,所以葱蒜的销量曲线弯折程度比较大,作为超市采购人员应该尽可能的掌握这种规律,进行合理订货。

  2.2.4 考虑到季节因素的订货模型 十月份虽然不是大白菜的收获季节,但是距离收获期“小雪”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种植早的白菜已经大批量上市。从图1中可以看出,10月23日之前白菜的价格趋于稳定,存在小幅度的上升,但是10月23日之后,白菜的价格呈下降趋势。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笔者只分析了10月份的价格和销量,但是作为超市采购人员完全有能力将大白菜的价格在一年内的变化做一个折线图,由此分析在哪个时间段内,白菜的价格呈下降趋势,在哪个时间段内呈上升趋势。可以推测,2013年“小雪”的时间是11月22号,10月23日到11月22号这个时间段,白菜的价格很可能是呈下降趋势的,在此阶段,超市采购人员可以每天都少订购一些白菜,因为第二天价格还会下降,人们会以观望的心态,每天吃多少买多少,而不会多买。相反,如果某一蔬菜的价格呈上升趋势,则可以考虑多订一些,满足人们为了防止价格上升而储备第二天的蔬菜的心理。所以,订货需考虑收获期等季节因素,呈下降趋势时少订货,呈上升趋势时多订货[7-8]。

  另外,超市采购人员还可以做出替代品之间的销量和价格变化曲线,比如韭菜和茴香都可以用来做馅,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这两者是可以替代的。如果韭菜价格相对茴香价格低的话,采购人员可以多买韭菜少买茴香。此外超市采购人员可按照每天平均销量根据“二八法则”对蔬菜进行分类,对销量占总销量大的蔬菜进行重点管理,按照以上方法分析其销量曲线,制定合理的采购策略。而对于销量占总销量小的蔬菜,采购时可根据采购人员经验或者以往订货量进行订货。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采购的视角探究嵌入性食品供应链风险的问题,建立了4种情况下的订货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不同地区超市的采购订货过程会不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型的影响因素会变化,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笔者只是提供一种思想,同时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余凯.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与供应链管理[J].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5(5):45-47.

  [3] 王云.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与采购优化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1(9):22-26.

  [7] 刘孝维.基于VMI的电力物资超市采购和库存管理模式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13(6):319.

  “链态”①指果蔬农产品产销经营者之间建立的供销关系的型式分类,是农产品的全流通过程。我国果蔬类农产品流通存在多种渠道,中商商业发展规划院等农产品流通研究机构将其主要归为五类“链态”。按照果蔬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自然链、中介链、定向链、直采链和一体链。

  自然链:“农户-农村经纪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农(集贸)市场―消费者”;

  中介链:“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 ―农村经纪人―批发市场―超市―消费者”;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分析,果蔬农产品按“链态”的比重划分,自然链和中介链占果蔬销售比重的73%以上,定向链约占12%,直采链约占2%,一体链约占5%(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我国的果蔬农产品的供销关系依然以自然链和中介链为主,农产品流通方式较落后。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蔬菜产量约6.41亿吨,销售量约为5.48亿吨;水果产量1.14亿吨,销售量1.02亿吨,果蔬主要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直采、加工企业收购、大型连锁集团一体化采购、农贸市场采购等渠道进行流通。其中:经由批发市场流通的比重约占总量的73%,大型超市定向直采的约占2%,大型连锁集团一体化采购的约占4%左右,经由初级农贸市场销售的约占7%,其他如机关、学校、军队等采购约占14%左右(如图2所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集)贸市场、大型连锁超市、农村经纪人、连锁集团是“链态”中的农产品流通主体。

  批发市场是销售流通中的重要角色。据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约415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果蔬农产品的主要渠道,以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城市为例,有70%以上的果蔬农产品是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流通的。从果蔬农产品的供应结构看,大城市已形成果蔬农产品的大市场、大流通。

  我国农(集)贸市场现有90000家,其中:建在农村的有 60000家,分布在城市内有30000家。农(集)贸市场主要体现的是交易、服务和物流功能。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农(集)贸市场年交易额达1.5万亿元左右。在我国的中小城市中,农(集)贸市场的集散能力比较强,成为果蔬农产品不可或缺的执行者。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经由超市销售果蔬类农产品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趋势。2000年超市经营农产品的份额在大城市的农产品销售中已占到20%以上,2003年全国74万家超市销售水果、蔬菜、肉类等生鲜农产品1250亿元,占销售总额的27%。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大型连锁超市已成为消费者放心的“菜篮子”,特别是“农超对接”工程开展以来,其在稳定价格、质量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农村经纪人发展迅猛,其数量已近千万,以苏果超市为代表的大型连锁零售商,在进行产地采购时, 70%以上是通过产地经纪人直接或间接进行采购的,这也是目前国内开展产地果蔬采购进货的普遍模式。实践证明农村经纪人的活跃程度与当地果蔬农产品流通效率成正比,是农产品流通的催化剂。

  连锁集团通过建立果蔬生产基地进行“直采”的模式(即直采型或一体链型)正在不断发展和壮大。根据相关部门统计, 2009年家乐福与166个农民合作社的5万中国农民加入了家乐福“农民直供”项目,每天有超过35种农产品“零费用”进场销售,“直采”模式降低了30%的流通成本,增加了农民50%的收入。

  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农产品流通建设的扶持力度,特别是针对果蔬等鲜活农产品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和扶植政策,如“双百市场”、“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等工程。国家已分批分次的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链态”主体展开了全面的扶持和资助,各地相关主管部门和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和参与工程,强化政策的引导作用,在示范中不断提高“链态”主体的竞争力。

  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农村经纪人的信息化水平。调研发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化水平一般,软件也主要以ERP等为主,业务规范和管理软件较少,提高流通效率、规范交易、分析果蔬农产品数据的软件更少,亟待提高其软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水平。

  调研发现,很多连锁集团、大型超市的内部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但与供货商等的外部联系依却仍停留在纸质单据上,没有统一平台,亟需建立农产品流通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机具,提高果蔬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各条“链态”能否有效运作,取决于链条上各个参与方是否能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调研发现,“链态”中的参与者都属于独立的法人,由于其利益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必然造成同一“同一链态”的利益冲突,“链态”主体应协调各参与方的利益,从单纯的竞争关系发展为竞争―合作―协调关系。“链态”主体的协调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协调,包括信息的搜集、加工和整理;二是物流的协调,包括农产品的贮藏、包装、运输等。“链态”主体的协调性制约着“链态”竞争力,因此,一定要加强其统一协调能力。

  本文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流通支持系统研究与开发”(2009BADB6B03)部分研究成果

  ① 刘普合,申冬华,王勇.从“链态”看我国果蔬农产品流通渠道.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1).

  [1] 刘普合,申冬华,王勇.从“链态”看我国果蔬农产品流通渠道.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1).

  [2]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报告.北京:国际农产品流通发展研究会.

  [3] 安玉发,张浩等.果蔬类农产品流通模式理论构建研究报告.中国农业大学,2009.11.

  在我国,田头市场多由经纪人、批发商自发组织形成,由于投资少、起点低,缺少标准和法规,田头市场存在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经营管理粗放、创新能力差,经营规模小、效率低,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辽宁省北镇市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位于我国北方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立了以公司为核心、涵盖13家蔬菜田头市场的田头市场集群,有效解决了菜农卖难、客商采购难、农村劳动力剩余等问题,实现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带动了当地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将田头市场作为我国产地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农产品专业市场集群模式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北镇市窟窿台蔬菜田头市场集群模式,分析其特点,对于促进我国田头市场发展,完善我国产地市场体系有重要意义。

  北镇市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前身是北镇市窟窿台批发市场,该市场始建于1991年,是农业部最早命名的国家定点市场,建成时是全国排名第二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2003年公司改制,成立了北镇市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司属股份制企业,其中自然人持股51%,中安镇政府持股49%。从2006年开始,为满足蔬菜产业发展需求和蔬菜采购商采购需求,公司通过自建和收购方式,不断增加下辖田头市场数量,已形成包含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中安蔬菜批发市场、五粮蔬菜批发市场、大屯蔬菜批发市场、季家蔬菜批发市场、柳家蔬菜批发市场、新立蔬菜批发市场、大十字蔬菜市场、常兴翠隆蔬菜果品批发市场等13个田头市场在内的田头市场集群。全公司(13个田头市场)年交易蔬菜150万吨,主要销往北京、天津、河南、广州、内蒙古和东北三省等40个行政辖区、160多个大小市场,还出口到日本、俄罗斯等国。市场交易额35~40亿元,带动北镇市、黑山县等地20万农户,占当地农户总数65%左右。

  田头市场集群建设方式:公司通过自建和收购两种方式建设田头市场,使其成为市场子公司。自建方式。公司根据地方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农户出售蔬菜的情况,决定自建田头市场的布局。在建设地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设田头市场。收购方式。对已建田头市场,如果市场不能满足市场所在地蔬菜产业发展的需求,或经营不规范、欺农骗农,公司会收购原有市场,并按公司统一要求对市场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公司田头市场集群的一部分。

  田头市场集群管理方式:公司旗下的13个田头市场都采取“田头市场+基地+农户+批发采购商”方式进行经营。各田头市场的管理制度、建设内容、交易流程、收费标准,均由公司制定,且完全一致。公司采取统一核算制度,旗下的13个田头市场,均为其子公司,无独立核算。因实行统一核算,避免了经营同一种蔬菜的田头市场之间的恶性竞争,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

  市场盈利方式:公司13个田头市场向采购商和农户提供司磅、质量安全检测、供求信息和纠纷调节等服务。公司向采购商收取服务费,按成交量收费,标准有两种。一是采购商采购的都是本地蔬菜时,收费标准为0.03-0.04元/斤;二是采购商只是途经市场,已大量采购了外地菜,少量采购本地菜时,收费标准为0.005-0.01元/斤。所有田头市场不向农民、经纪人和场内其他服务人员收费。市场内经纪人、商品化处理和装卸服务人员均是自发形成。经纪人为采购商提供经纪服务,帮助其向农户采购农产品,按交易量收取服务费,标准自定,一般是3-4分/斤。

  交易流程:公司制定了《市场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市场规则,规范了交易行为。市场交易采取购销申报制,推行电子过磅结算收费办法,由原来票据管理的以交易额收费改变为以交易量收费,避免了税费的跑冒滴漏,促进了市场公平交易。农户、采购商在市场内的交易流程如图1所示。

  市场职责范围:为建立良好的交易秩序,公司为农户和客商提供司磅、农药残留检测、信息、登记、仓储、解决纠纷等服务,避免了缺斤少两、逃单逃税、恶性竞争,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公平交易。

  田头市场建设规模:各田头市场均由公司出资建设。建设规模由建设地点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决定。一般市场占地50-60亩左右,投资约200万元(包括土地、设施、设备),规模较大市场占地100亩左右,投资约为600-700万元。

  田头市场建设内容:每个田头市场的建设内容基本相同,包括地面硬化、交易棚、库房、结算中心、办公用房等,并配备地磅、计算机等必要设备。发展较好的市场还建有信息中心、质量安全检测室,安装了LED电子显示屏、电子监控设备以及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器。

  公司在田头市场集群建设中取得了成绩,但因资金不足、农户意识不强等诸多原因,田头市场集群发展还存在各田头市场建设水平不平衡、市场结算方式原始等问题。市场正在窟窿台和中安两个田头市场尝试开展电子结算业务;并积极争取资金,对已有设施较为落后的田头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使各市场建设水平基本一致;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将继续扩大田头市场集群规模,希望增加到20个田头市场。

  公司旗下的田头市场,建设在不同村镇的蔬菜生产基地中,经营各村镇的优势农产品。各村镇农产品生产有季节性,但不同村镇农产品在生产季节上形成了互补。田头市场集群模式使田头市场从季节经营转向了“常年”经营,一年四季,公司旗下总有田头市场在进行交易。通过公司的统一核算、分散经营、按需聘用人员的管理方式,公司常年都有收入,能维持比较好的效益。同时,因田头市场集群形成的“常年”经营状态,到达市场的客商随时都能采购到目标蔬菜,而且数量丰富,吸引了更多的客商到公司采购蔬菜。

  公司采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方式连接公司与各田头市场之间的利益。公司统一管理旗下的13个田头市场,田头市场管理层和工人的工资由公司统一发放,保证各田头市场遵守公司各项规定,按公司要求开展田头市场的经营和管理工作。另外,公司制定统一的考核奖励办法,通过给每个田头市场设立独立账目,对其进行考核,年底根据各田头市场的收入对市场的经营管理者和普通工作人员进行奖励,以鼓励各田头市场做好服务,吸引客商和农户到市场交易。

  公司是股份制企业,企业由出资更多的个人负责经营,但因北镇市中安镇政府占有49%股份,公司为农户生产和流通做了大量公益性的服务工作。一是主体培育。通过培训和组织菜农到外地学习、参观、考察等办法,提高农户素质。二是科技传播。公司流转了2000亩土地,建立示范田,示范、推广农产品新品种和农业生产新技术。三是金融服务。公司与金融部门协调,帮助农户获得贷款,用于温室大棚建设或化肥、种子、农机具等生产资料购买。四是流通服务。公司将服务农户和采购商放在第一位,开辟绿色通道,长期义务为菜农修路。通过公司的一系列公益,有效推动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业增效、繁荣农村经济。

  公司计划打造以北镇市和黑山县为核心,辐射辽西地区的蔬菜田头市场集群。该集群的建设经过了10多年的历程,发展过程特别注意战略和路径。一是合理布局。每新建一个田头市场都需经过认真的论证、谨慎的分析,使新建市场既满足产业需求,又不与已有市场发生矛盾。二是分层次逐步推进。田头市场集群化发展所需资金巨大,发展过程中应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分层次推进。公司以北镇市中安镇为核心,逐步推进到周边乡镇,再进一步扩展到周边县市。

  北镇市窟窿台田头市场集群模式实现了田头市场“常年”经营,促进了集群内各市场和谐、共进发展,并为当地农民提供科技、金融、流通等公益,有效推动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业增效、繁荣农村经济,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和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值得推广的田头市场建设模式。

  记者选择的华联生活家超市位于天通苑中苑,西邻地铁5号线和立汤路,北、东、南三面都是规划整齐的社区路,超市坐落在华联BHG百货商场的地下一层,开门时间是早上9点钟。8点50分记者来到商场门外,发现商场虽然九点半才开门,却已经为进出超市的人员打开了大门,进入商场后有指引通道直接将前来购物的人们指引到超市的下行扶梯口。这家超市属于中型超市,只有一层,但给记者的感觉并不是很平民化,相比较大家都很熟悉的家乐福之类的大型超市,这里的购物环境更好些。

  九点整的时候记者已经来到超市的入口,因为是工作日,记者猜测应该不会很多人,于是做好了先在里面逛上一圈的准备,等购物的人多起来再进行采访。结果一进超市入口,右手的水果蔬菜区已经门庭若市,卖场里,几十种蔬菜和水果分门别类,码放的整整齐齐,货源充足。再看称重台那边,已经有人推着车在等候了。采购的人虽多,但大家好像都是计划好要采购的内容一样,认真挑选,分工合作,这个台子前面人多,我就先去选那个,很是谦让有序。眼前的情景像是一场训练有素的购物比赛,记者着实被惊呆了,看着所有人都在忙碌着,记者觉得这个时候上前采访估计不是时候,只得变换角色,认真地挑选这些蔬菜水果,正好寻找一下此行的目的——便宜菜。

  在来超市之前,记者先去了周边一家大型的农贸市场,记录了那里的常用蔬菜水果的价格。在超市里逛了一圈,大部分蔬菜都在行情价上,黄瓜一斤1.98元;红透的西红柿每斤2.98元;红薯每斤2.6元;山药每斤1.98元;胡萝卜每斤1.5元;柿子椒每斤2.38元;基本上都和记者早上在农贸市场看的相差不多,有些略便宜一两毛钱,但不知道是不是购物环境的原因,记者感觉这里的蔬菜比市场还要新鲜一些。记者继续寻找特价菜,终于发现这里的洋葱很便宜,0.98元一斤,在早市记者问的价格是2元到2.5元之间,这个价格还是很有优势的,而且洋葱个个干燥洁净,大小也很整齐,丝毫不比早市的差。继续寻找,记者又发现冬瓜也很便宜,0.99元一斤。跟其他蔬菜比起来这两种菜已经卖去大半,很受欢迎。

  仔细观察,记者发现大部分采购的人都是上年龄的阿姨,也有一些大爷,但基本都是帮忙推车或者排队。这时,记者听见两个阿姨的对话。

  “前两天我家外孙女还问我今年腌不腌酸菜,结果前天去市场一问,四毛多一斤。”

  两毛八?记者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几乎是农贸市场一半的价格,原来这超市卖的菜还真便宜,那质量怎么样呢?记者打算去看看,可在蔬菜水果区转了一圈也没看见白菜,询问之下,记者顺着工作人员指的方向,看见了果蔬区最里面一个角落有些嘈杂,并且从哪里延伸出的长长队伍,已经围着果蔬区拐了弯,记者找的功夫,队尾又来了两位推着车的阿姨,记者不敢犹豫,赶紧排在后面。前面的两位阿姨正在聊着家常,记者趁排队的时间和她们攀谈起来:“阿姨,这超市的菜便宜吗?”一位阿姨说:“便宜啊,两毛八,早市便宜的也得四毛。” 另一位阿姨也很健谈:“嗯,就是呀,现在菜市场的菜不一定便宜了,这两年超市总有比市场便宜的菜。这对我们这些退休的,挣得少的人来说可实惠了,我们就买这样的。”记者赶忙追问:“那新鲜吗?”“挺新鲜的,这儿的菜不用挑,一般都不错的”……

  一阵聊天儿下来,阿姨们告诉了记者好多买菜经验。例如这家超市基本每天都会有特价菜或者水果,超市一般都会以海报的形式,提前一周公布下一周的特价蔬菜。要早一点来,最好一开门,不然会买不到。有时候有的菜会限量供应,像今天白菜,两毛八一斤,而早市要四五毛一斤,比农贸市场便宜了近一半,超市为了让更多食品享受实惠采取每人限购两棵,但阿姨们也告诉我,这只是原则上的限购,只是你排一次队只能领到两棵,但只要你的时间允许,你可以重复排队,直到买到你需要的数量。记者觉得这样的方式挺不错,既公平又不失人性化。所以,记者看到队伍中有些阿姨的购物车里已经放着几棵鲜艳欲滴的大白菜,但仍兴致勃勃地在排队。

  看看这些大白菜,记者突然为她们担心起来,一棵白菜一般都要十斤左右,好几棵还几十斤,她们怎么拿回家呀?早上在农贸市场上,看到几乎每个阿姨人手一个小车,买的菜放在里面拉着很轻松,但超市里都有专用的购物车,没见有人拿着自己的小车,阿姨们向记者解释,超市的服务意识还是很强的,这么沉的菜她们肯定不能提回家,她们会把小车放在超市入口处,那里专门有人给看着,不用担心买得太多的问题。

  和阿姨们聊着已经排到记者,角落里,在巨大的白色透明塑料布包裹着干净整齐的大白菜,一位工作人员熟练地拿起一颗,在根部快速削上一刀,正好掉落最外面的叶子,本来就很新鲜的大白菜,剥去了皮后一点多余都没有,另一位工作人员接过来快速包上一层保鲜膜、称重、贴上价签,一气呵成一分钟都用不了,两个白菜已经进入记者的购物车内。一棵一块九,两棵才三块多钱,真的很便宜。而且这一削一剥,让人觉得很实在,难怪排队了。

  记者和刚才两位热心的阿姨告别,又在卖场里选了些水果,发现也都不贵,看到超市收银台的地方也排起了队,记者买了一些东西便去结账了。每个收银台前几乎都排着十几个人,显得有些拥挤,几乎每一辆购物里都有白菜,除了白菜之外,其他水果蔬菜也是上午来购物的大爷大妈们的首选。记者挑了个看起来相对人少的队伍排着,却听见前面的大爷喊起来:“这儿呢!这儿呢!”三个阿姨看见了,高兴地过来了,身手不是一般地矫健。四个人热烈地讨论着便宜菜,记者自然不会放过这样好的机会,跟他们聊起来,除了之前讲到的那些超市买菜的经验之外,记者着重问了超市买菜和农贸市场的区别。

  一位阿姨把口罩摘掉,跟记者介绍到:“以前超市都是年轻人来得多,买的东西太贵,现在政府提倡产销对接,农超对接之后我们也赶上了实惠,现在我们经常来超市买菜,比市场还便宜……”

  购物环境好。超市的购物环境比农贸市场要好多了,卖场内安静整洁,冬暖夏凉,对这些老年人来说,尤其是像这样的严冬,穿的衣服又多,遇到结冰的农贸市场真的很让人担心,所以,跟脏兮兮的大棚市场相比超市自然优选。

  明码标价。超市的最大特点就是商品摆放集中且价格明确,不用满市场对比之后,还要担心找不到刚才最便宜的摊位,更省去了讨价还价的麻烦。

  准斤准两。在农贸市场买东西,很多人都会担心不够称,这边价格刚谈下来,那边少二两又补回去了,而在超市就不用担心不够称的问题,而且买多买少很自由,一个土豆也能称重。

  质量好,自由挑选。记者为此跑了附近的多家超市,从早上看到晚上,发现超市的水果蔬菜基本上都是经过筛选的、优质的,而且消费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挑拣拣,不用担心商家不高兴。

  特价商品性价比高。老百姓其实最在意的还是价格,这些叔叔阿姨告诉记者其实什么都没有便宜实在。只要价格便宜,那就是最大的优势!

  阿姨们也说了一些超市卖菜的弊端,比如特价的产品比较少,一般都是应季的常规蔬菜和水果,消费者没什么选择,赶上哪个买哪个。碰到紧俏的还会限购,就像今天的大白菜,每人每次只能领两棵,基本不能挑选。但就算这样,记者能感受到这些大爷大妈们还是很高兴,因为毕竟能花很少的钱买到新鲜的菜。

  生鲜自采从采购、加工、配送在没有任何经验和任何能复制的模式的情况下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记得在自采未正式启动前2个月的筹备阶段,为了学习生鲜采购流程和采购技巧当时我们共有四个人每天凌晨1点多钟起来到蔬菜批发市场做调研主要了解蔬菜批发市场的采购流程、市场变化规律和商品交易流程等夜间调研完批发市场行情后白天再到竞争对手和农贸市场等做商品加价率的分析回头再在一起做总结交流,这样的市场调研工作一直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后来将本地市场商品行情、采购技巧及交易流程掌握了以后公司领导又安排我们去了郑州、合肥、南京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调研差异化商品为后来自采正式启动打下基础。生鲜自采正式启动,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充分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领导的帮助下慢慢建立了从采购、入库、出库、配送等各环节操作流程,使的后来的工作越来越顺畅。

  生鲜是整个超市的灵魂,是带动整个超市客流的核心,自采启动初期已是临近春节了,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年的春节了春节前2个星期在公司领导的大力帮助下从外地市场采购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储存在仓库为春节期间备足了货源,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初八本地蔬菜批发市场没有几个农户去卖菜的这样的情况给农贸市场和竞争对手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那段时间由于我们的货源准备的比较充足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那段时间不光农贸市场蔬菜比较少竞争对手的地堆和陈列架有一半之多都是空着的没货卖,再看看我们超市品种齐全、货量丰满、客流耸动极大的拉动了超市的人气,提高了卖场的销售,同时也得到了顾客们的一致好评,年销售和毛利与同期相比都得到了大幅度增长。这些成就都是同事们不怕吃苦、团结创新共同努力以及公司领导的大力帮助得来的。通过一年来的运作在领导的指导下生鲜采购、加工、配送等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流程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年下半年主要对生鲜各岗位职责的完善、业务流程、采购谈判能力、生鲜现场管理、损耗控制、采购技巧、商品毛利核定、生鲜配送、熟食加工、新品开发、促销商品组织、生鲜早市的实施、供应商和联营商整体实力的评估分析、以及市场的洞察能力……。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学习。通过以上的学习之后生鲜采购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进步。同时通过对两大卖场的改造升级后卖场布局和动线比以前更合理流畅了,调整后卖场形象、人气、销售和毛利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更加提高了超市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通过一年的运作生鲜采购人员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继续完善和加强:

  1、在原有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学习,完善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

  2、优化商品品项提高商品品质要求,现在顾客关注的不只是商品的价格,更加关注的商品质量,只有优质、丰富的商品、合理的价格,才更具长久的优势竞争力。

  3、加强损耗控制降低采购运营成本严格控制采购、加工、配送、门店陈列和日常维护等每个环节的流程来操作将损耗降到最低,因为每降低1元钱的损耗就等于多为公司增加了100元的销售。

  4、供应商、联营商的优化,2011年要对部分联营商进行优化,引进实力较强的联营商和供应商实行联营加自采模式,通过联营加自采模式来提升门店的商品价格形象。

  自2010年河北省涿州市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和“环首都经济圈绿色有机蔬菜基地”以来,涿州市以建设“京南第一菜园”为目标,按照“企业投资建设、土地整建制流转、农场化运行管理”的发展模式,加快标准蔬菜园建设实施步伐,蔬菜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农超对接是农业转型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本质是将众多小生产的农户与拥有大市场的超市进行对接,实现产销一体化,帮助农户和超市均从中收益。学界已对现代农业转型农超对接模式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胡定寰[1,2]基于超市内外因两个因素研究了农超对接的动因,总结提出了“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家乐福模式、“超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麦德龙模式、“超市+基地+农户”的山东家家悦模式共3种发展模式。闫金玲等[3]针对“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超对接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制约因素指标体系的方法对典型合作社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影响因素重要程度排序。周焕等[4]指出目前农超对接的开展主要采取“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模式单一、农民生产技术不够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其发展速度和范围。卢志丹等[5]对河北省农超对接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多个角度对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进程进行了展望。靳俊喜[6]对农产品农超对接模式发展的机理和相关政策进行了研究。

  惠友三兴蔬菜园作为涿州市政府重点扶持的标准蔬菜示范园之一,是当地农超对接的典型代表,其在进行农超对接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阻碍和困难,如何克服困难、促进农超对接进一步发展、推动现代农业转型,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政府的支持。超市选择农超对接的重要原因是河北省政府支持“蔬菜进京”,支持建立标准蔬菜园,政府鼓励建立合作社,并给予一定补贴。在惠友三兴蔬菜园建立的三年内,政府每年对蔬菜大棚给予7 500元/hm2的财政补贴。

  2)稳定的货源。标准蔬菜园可以为超市提供稳定的货源,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相于建立蔬菜生产基地,为超市持久供货。

  3)价格低廉。由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经纪人等作为农产品常规流通的中间环节,都会提取部分利润,使得超市得到的农产品价格提高。而农超对接削减了供应链低效冗余的中间环节,能够实现多方主体利益共赢[7]。超市直接从合作社收购的农产品价格低廉,有助于提高超市的净利润。

  1)降低成本。农超对接促进了农户采用统一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经营,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此外,农超对接也减少了农户自主销售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因此,农户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为了节约成本和增加净收入,会在恰当的条件下通过农超对接销售农产品。

  2)稳定的销售渠道。农超对接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超市同农户签订农产品采购合同,形成较为稳定的契约关系,这为农户提供了保证,降低了农产品销售的风险。

  1)“超市+农户”模式:超市直接与大型农户签订农产品采购合同,没有农业合作社作为中间环节,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

  2)“超市+农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超市通过与农业合作社签订农产品采购合同,农产品从分散的农户手中通过超市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3)“超市+龙头企业+农户”模式:龙头企业通过整合分散农户的农产品,将农产品集中销售给超市,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4)“超市+批发市场+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社将分散农户的农产品集中运输到农产品批发市场,而中小型超市直接与产地批发市场建立供销关系,购买大宗农产品,可以减少中间成本。

  5)“超市+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及生产基地+农户”模式:超市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及生产基地,实现产销一体化。

  惠友三兴蔬菜园从属于河北省惠友公司,该公司旗下的河北省惠友超市共拥有70余家直营超市(统计截至2016年8月11日),主要分布于河北省保定市和石家庄市。

  惠友三兴蔬菜园成立于2010年,当时合作社有50余户。由于蔬菜园可以为农户提供统一的农资采购、产品运输和销售服务,减少了农户的交易成本,而且蔬菜园以高于批发市场的价格对园区蔬菜进行收购,许多附近村庄的农户愿意加入蔬菜园。截至2016年8月,惠友三兴蔬菜园的园区内部种植面积约为67 hm2,共有100个蔬菜温室大棚。蔬菜园合作农户有320~330户,社员种植面积约为133 hm2,社员的土地并未入股。农地主要种植作物为茄果类,例如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丝瓜和苦瓜等,这些蔬菜部分已经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2.2.1 统一采购农资,统一生产、运输与销售 惠友三兴蔬菜园与农资供应商建立了契约关系,以较低价格统一购买农资。例如,蔬菜园与化肥经销商签订合同,对于农业大户,农户先使用化肥,半年或一年后结清钱款;对于农业小户,农户购买化肥当次结清。加入蔬菜园的农户购买化肥可比其他农户每袋便宜3~5元,平均每公顷土地可以节省农药、化肥 1 500~3 000元。

  在生产过程中,蔬菜园保证生产过程统一,农药限量使用。蔬菜园的技术员会在需要种植新品种时对农户进行培训,包括种植方法、农药与化肥的具体使用方法等。在有气候灾害时,技术员也会到农地上进行查看并提供帮助。

  在收购方面,集体收获比农户个人收获成本更低。加入蔬菜园的农户不仅可以通过集体采购农资降低投入成本,还可以通过集体收购、蔬菜园联系物流运输来节约运输成本及交易成本,减少新鲜蔬菜运输过程中的损失。还可节省时间成本,减少雇佣成本,将产品运输、寻找市场与议价销售的时间用于个人收获蔬菜,农户的净利润大大提高。蔬菜园也通过统一收购农产品为农户提供了稳定销路,代替农民开拓市场,降低了农民的风险。

  2.2.2 蔬菜销售途径 蔬菜园的蔬菜主要通过惠友超市销售。在距离蔬菜园约10 km有与其建立契约关系的物流公司,蔬菜收获后,由物流公司将蔬菜运输至分检车间,分检车间立即对蔬菜进行分检,次日上午由汽车运输至河北省各大惠友连锁超市。蔬菜收获量较大时,在为惠友超市供货之余,蔬菜园还会将蔬菜通过第三方物流运送至北京新发地市场进行销售。

  2.2.3 产品包装与品牌建设 蔬菜销售时分为精细包装和无包装。进行精细包装的蔬菜会在物流公司的包装车间进行精细包装成盒或套袋。精包装蔬菜目前处于推广期,明确注明“惠友三兴”品牌,以绿色食品为卖点进行销售,以高质量获取较高价格。这也是蔬菜园的发展方向,走绿色食品之路,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扩大销量,开发中高端市场。无包装的蔬菜经过分检后直接运送至超市以普通价格销售。

  2.2.4 蔬菜园利润情况 蔬菜园运营和生产的总成本相对较高。一方面投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固定成本较大;另一方面生产绿色农产品的成本较高,蔬菜园在育苗、施肥和人工雇佣等方面的成本较大。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普通蔬菜与绿色蔬菜的外表并无明显差异,大部分消费者往往忽视蔬菜的质量差异,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的普通蔬菜。调查结果显示,惠友三兴蔬菜园在北京销售的某种有机蔬菜定价为7~8元/盒,同类普通蔬菜定价2元/盒。有机蔬菜销售量约为2盒/d,而普通蔬菜销售量为200盒/d。由于蔬菜需要保鲜,贮藏滞销的蔬菜会增加超市的成本。为了扩大绿色蔬菜的销量,超市常常被迫降低价格,同时也降低了销售绿色农产品的净利润。

  惠友三兴蔬菜园采用“超市+合作社+农户”的农超对接模式,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建立了“惠友三兴”绿色食品品牌,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并促进了当地农业转型。农超对接的成效与影响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统一生产方式,实现规模化经营。惠友三兴蔬菜园统一采购农资、统一生产方式、统一将农产品进行运输与销售,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实现了当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有助于促进当地的农业转型。

  2)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价格,实现多方主体利益共赢。农超对接削减了供应链低效冗余的中间环节,有助于降低和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各方的净收益,实现多方主体利益共赢。

  3)生产绿色农产品,提高了产品质量。惠友三兴蔬菜园以生产高质量的绿色农产品为特色,将蔬菜销往河北省各大超市,为超市提供了高质量的农产品和稳定的货源。

  4)建立起特色农产品品牌。对部分农产品进行精细包装,并标明“惠友三兴”品牌,逐步实现品牌效应,使绿色产品物有所值,有利于开发中高端市场。

  1)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可度低。通过标准蔬菜园生产的绿色蔬菜到超市消费者认可度并不高,可能由于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认知有限、消费能力有限、绿色食品宣传力度不足、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外观无明显差别等原因,绿色蔬菜以高于普通蔬菜的价格在超市N量不大,只得被迫降价。

  2)政府补贴较低。由于政府的财政支出有限,当地对于蔬菜园的补贴只限于成立的前三年,这对于合作社的成立以及长期经营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合作社了解到北京地区对于合作社的温室大棚提供长期补贴,而当地的补贴力度明显低于北京地区,心理落差较大,缺乏经营合作社的积极性。

  3)农户认知有限。由于农户对于“蔬菜进京”,以及政府支持建立合作社、创立河北省标准蔬菜示范园不够了解。再加上合作社作为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会提取部分利润,农民在合作社的销售价格可能比在批发市场上的批发价格低,部分农民在加入合作社后很快便退出合作社进行个体经营,将产品销往批发市场,农户与合作社变为竞争关系。有时甚至出现政府对合作社的补贴还未到账,社员就已经大范围退出的局面,使得当地很多合作社有名无实,也浪费了政府的补贴资金。

  4)农村劳动力不足。蔬菜园曾经计划将温室大棚承包给个人或者要求农户承包并保证一定的产量,但是由于村庄内劳动力十分有限,青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村庄内务农的农民大部分为50岁以上的妇女,她们工作能力有限,且家中自留地也需要耕种,还要照顾家庭,因此都无法满足蔬菜园的承包要求。

  5)合作社销路不稳定。惠友三兴蔬菜园由于有惠友超市作为依托,可以保证稳定销路,但是农户建立的合作社却无稳定销路。由于超市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规模要求较大,合作社难以达到规模化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超市的收购需要,超市的规模与合作社的规模不对等,合作社处于弱势地位,超市难以与合作社签订农业订单。此外,农户与合作社追求利润最大化,由于天气变化、市场变化等原因,每年的农产品价格十分不稳定,合作社考虑到自身利益,不愿与超市签订定价合同。

  6)超市与合作社、农户难以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在农超对接过程中,超市有时不愿与合作社合作,因为合作社作为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需要赚取一定的利润,这就增加了超市采购农产品的成本;而超市通过农超对接采购农产品的重要原因是可以减少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产品采购成本,降低产品的市场价格,以平价销售给消费者,通过合作社进行采购则难以达到此目的。

  经过调查发现,超市往往也无法与农户签订合同,原因为超市不一定会提供给农户最高的收获价格。例如,在气候灾害导致桃子减产时,桃子价格会提高,农户会寻找销售价格最高的销售途径,而放弃将桃子销售给超市;尽管超市与农户签订了合同,并支付了定金,在农户发现有其他更高价格的销售路径时,农户也会违约,并将定金归还给超市。因此,农户与超市不再建立合同关系。

  通过对惠友三兴蔬菜园进行案例分析,从运作机制、成效与影响和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对案例进行深刻剖析,得出以下结论。

  1)惠友三兴蔬菜园作为涿州市政府重点扶持的标准蔬菜示范园之一,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并取得了成效,例如统一生产方式、实现规模化经营、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建设特色品牌等。该蔬菜园采用农超对接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农业转型。

  2)制约农超对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①由于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可度较低,标准蔬菜园的绿色农产品销售价格被迫降低,影响了蔬菜园生产绿色蔬菜的积极性。②政府对蔬菜温室大棚的补贴不足,降低了农户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③随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十分匮乏,制约了农超对接的发展。④由于超市的规模与合作社的规模不对等,合作社处于弱势地位,超市难以与合作社签订农业订单,因此合作社销路十分不稳定,降低了农户成立合作社并进行农超对接的积极性。⑤由于农户、合作社与超市作为三种经济主体,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法形成稳定的契约关系,阻碍了订单农业的形成进程,抑制了农超对接的发展。

  1)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度,大力宣传绿色产品的优点,开拓绿色农产品市场。

  2)政府需要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组织与农业生产基地。需要加大对温室大棚的补贴力度,延长补贴周期,增加补贴金额,鼓励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行规模化经营。

  3)政府可以借鉴日本农超对接的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大规模的集配中心,推行生产基地――集配中心――消费者或生产基地――集配中心――超市的直接交易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并通过集配中心的集中化管理,集中采购与发货,使农产品的流通模式更加系统化、企业化和现代化,达到规模经济的效果。但是从中国的现状来看,要想使这种发展模式达到一定的规模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时间。

  4)适当实施农产品收购保护价、适当降低超市入市门槛,并建立收益返还机制,以提高各经济主体参与农超对接的积极性[8]。监管市场价格的波动,保证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制定规范的超市农产品价格标准,防止出现超市农产品价格失调的情况。

  5)有效实施农超对接要发挥超市、合作社和政府三方面作用,政府通过组织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本地产业基础好、产品规模大、品牌质量优、农户成员多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开展对接活动,引导建立直接供应超市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合作关系[9],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体化对接、市场化对接或联盟化对接等模式[10]。

  6)利用现代技术加强农超对接的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农超对接和产销衔接的网上交易平台,农超对接信息,实现网上对接,促进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11]。

  [1] 胡定寰.“农超对接”怎样做?[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胡定寰.几种成熟的农超对接模式[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1(12):20-22.

  [3] 闫金玲,赵慧峰,薛永杰.基于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的农超对接制约因素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3):189-191.

  [4] 周 焕,姜彦坤.“农超对接”发展模式新思路[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23(3):82-94.

  [5] 卢志丹,路 剑.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河北省“农超对接”绩效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1):185-188.

  [6] 靳俊喜.农产品“农超对接”模式发展的机理与政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7] 李 莹,杨伟民,张 侃,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5):65-71.

  [8] 王志刚,李腾飞,黄圣男,等.基于Shapley值法的农超对接收益分配分析――以北京市绿富隆蔬菜产销合作社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3(5):88-96.

  [9] 熊会兵,肖文韬.“农超对接”实施条件与模式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2):69-72.

  [10] 李圣军.“农超对接”:农产品进城新模式[J].农村经营管理,2009(8):10-11.

  谢佩元居住的竹泉山村环境优美,面朝撇洪新河,背靠烂泥湖,水资源丰富。虽说家在农村,但谢佩元和丈夫蒋秧清总想着怎样利用家乡的有限资源干一番大事业,蒋秧清把几年来做小生意赚的钱拿出来,谢佩元把从娘家学会的喂猪养鸭种菜技术派上用场,一个年产一百多头猪、一千多只鸭、两万千克家鱼的小规模养殖场就建起来了,不到三年时间,夫妻俩净赚了十多万元钱。20世纪90年代,像他们这样规模喂猪、养鱼的大户还不多,他们养大的生猪全部供应益阳肉联厂,家鱼发往长沙马王堆批发市场,生产多少销售多少。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夫妻俩的资产达到一千多万元。2009年,蒋秧清注册成立湖南竹泉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业务扩展至水稻种植、蔬菜种植、养殖等方面,2013年年产生猪1.5万头、土鸡10万只、土鸡蛋15万千克、淡水鱼30万千克、蔬菜1.1万吨和优质稻米75万千克,年总产值达6500万元,年利润400万元。

  竹泉山村辖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02人,其中成年妇女七百多人,多数在家没有多少事干,有的长期沉迷于打牌。

  “独乐不如众乐!”谢佩元决心成立一个合作社,带领全村致富。2013年4月,蔷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吸引了本村145名农民参加,其中女性132人。谢佩元把丈夫旗下的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纳入合作社名下,借助公司的资金、技术、信息平台,为合作社输血造血。目前,该合作社常年种植蔬菜二十多个品种,主打产品为花椰菜、白菜薹、芥蓝、食用甘薯叶、小白菜、紫背天葵、芥菜和青花菜等,并且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蔬菜产品的注册商标为“蔷禾”。

  蔷禾蔬菜种植合作社现有农艺师4人、农业技术员22人,还长期聘请区农业局、畜牧局、蔬菜局的有关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并且和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进行技术合作,充分发挥专家教授的优势,实现产研结合,直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合作社也先后成为湖南省高标准绿色蔬菜基地、湖南农业大学产学研基地、益阳市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基地。

  合作社种养产业定位为“猪―沼―鱼(菜)”循环经济模式,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在管理上采用“统分结合型”管理模式,即合作社将土地、设施、生产资料投入、品种安排、产品标准和产品价格等统一起来,以会员为单位分散管理,简称“六统一分”或“统分结合”。这种管理模式每年都有适当的利润用于合作社的发展及扩大再生产,同时又能拿出适当的利润给会员分红,充分调动会员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会员增收、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双赢结果,他们的具体做法:

  一是统一设施。主要包括钢架大棚、喷滴灌设备、覆盖物(膜、网)等及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土地旱涝保收水平。目前,合作社拥有钢架大棚91个,喷滴灌设施全园覆盖,地膜覆盖率100%,大型旋耕机1台,冷藏运输车2台。合作社负责设施的维护,会员免费使用,除用于统一销售的冷藏运输车司机工资固定外,其他设施设备的使用人力费用由会员自行承担。

  二是统一品种。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指定种植蔬菜种类及品种,与种子门店签订长期的种子供求合同,确保种子质量和数量到位。

  三是统一生产资料。由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肥料、农药等,既保证质量优良、价格低廉,又省去了会员购置的各种风险。所有生产资料均由合作社安排专人统一采购,会员根据自已负责生产的播种面积免费领取。播种、施肥的人力由会员自行安排。但防治病虫害由合作社实行统防统治,安排专业的机防手进行,并对机防手实行固定工资制。

  四是统一标准。主要包括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包装标准及可追溯制度等。按照国家蔬菜标准园建设要求进行,制订每个品种的生产技术标准,会员严格按照生产标准进行生产,根据销售计划适时播种,配方施肥技术进行施肥,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时防治,产品经检测合格后交到合作社统一销售。会员只负责土地翻耕、播种、除草、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除外)以及采收,合作社安排专人负责打包、整理后发售。

  五是统一价格。预先签订价格合同,保证不受市场价格左右,生产者基本无卖菜难、价格低的风险,关键是节约了卖菜的成本和时间。不管市场上价格如何,合作社跟会员签订保护价(实际为会员的工价),如花椰菜全部按1.2元每千克收购,这样既调动了会员的积极性,又大大简化了合作社的管理程序,通过近一年的运作,实现了合作社和会员双获利,每个会员年均收入达8万元。

  六是统一销售。由合作社提前通知,会员采收后统一包装标准(每户有特殊标识供追溯用),合作社统一到市场销售。一般分为两个等级,会员把产品交上来后,由合作社安排专人入库,合作社在长沙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专门负责销售,销售价格随行就市。

  七是分散管理。即以会员为单位分散管理,多收多得,合作社按旬或月结算。另外,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合作社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

  一是合作社规模要进一步扩大,新增蔬菜种植大棚达到160个,设施蔬菜面积达200亩以上;新扩蔬菜种植面积780亩,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2000亩以上,形成较大规模的现代化蔬菜种植基地,打造2000亩部级绿色蔬菜标准园。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配套,使整个蔬菜生产基地沟、港、渠、池综合配套,做到旱涝保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生产损失,整个基地全部利用现代化喷滴灌设施,按照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要求,搞好道路的硬化,大力推广应用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手段,如配置防虫网、安放杀虫灯等。

  三是要完善从投入品管理到餐桌的质量安全体系,包括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田间生产管理、蔬菜质量检测、蔬菜采后处理等的档案管理,成立蔬菜质量检测室,新建蔬菜采后处理中心,开展蔬菜质量安全系统追溯,开展蔬菜直销店、网店、农超对接等多种形式的营销模式,进一步拓宽销路,使生产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是要进一步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带动周边6个村近4000户群众共同发展,增加60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含季节性临时工),实现人均年增收1.2万元。全方位为民服务、为民解难、带民致富、促民增收,使合作社真正起到“建一个合作社、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的领头雁作用。

  天生万物以养人,全年蔬果种植行业都承担着向社会供应大量各类新鲜蔬菜及水果的责任。种植业产品天然生长,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征和地域特征。换言之,蔬果种植业首先受到时间因素制约,其次受到气候及环境因素影响。除去催熟或冷冻处理因素不论,蔬果成品在常温下易变质腐坏。例如在水果行业中,柑橘、苹果、梨、香蕉被业内人士称为四大水果,其总产量约占全国水果产量的70%。四大水果因需求量较大,种植区域广泛,故供应较为充足。相应其他的伏淡季水果一般不作大规模冻化处理,因而上市销售窗口期较短,销售半径较小,时令特征明显。以上蔬果种植业态与自媒体传播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自媒体是以普通网民为传播源,自行聚合信息并构建双向传输通道,实现即时传播及即时响应,是利用大众传播手段行人际传播之实。蔬菜水果作为食品中的快速消费品,经销商的营销目标是短时间内大量出货,在消费目标人群中以最大程度迅速扩张产品宣传力度,自媒体浓厚的人际传播特点恰好与之契合。尤其是在特定农产品突击营销方面,蔬果经销商一旦得到媒介运营商的有效支持,甚至可以在短短几天内令原本因气候灾害或供过于求而滞销的产品提升数倍的销量。

  例如2011年6月,我国海南省经历了一周左右的炎热天气之后,香蕉大面积成熟上市,然而由于2011年整体上市时间推迟,错过最佳上市时机,全国各地水果均已成熟,海南香蕉“卖难”问题日趋凸显,蕉园的收购价格始终在每斤0.2元到0.4元之间,蕉农损失相当严重。鉴于此,国内最大的自媒体微博运营商―新浪微博推出“让海南不蕉急―聚蕉公益大行动”,在微博上开设官方账号“海南蕉急”,关注海南香蕉销售。短短几天粉丝数量飙升,并组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长沙、武汉、宁波八市网友爱心团购海南滞销香蕉,有力地缓解了海南香蕉销售面临的紧迫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为蕉农减轻了经济损失,打开了销售渠道。

  在常规营销方面,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也因其实时性和可验证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媒体允许任何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责任能力的个人从事商业宣传活动,其传播成效取决于其营销思路及手段的高下。例如2011年5月,重庆市沧沟瓜农开通微博叫卖西瓜,引来网友即时响应及广泛关注。通过微博点对点链式网状传播,不仅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县城西瓜在超市的销售难题,更进一步将沧沟西瓜的知名度扩展至重庆主城区,一度使在地西瓜售价上至3元一斤的价位。网友在购买沧沟西瓜之余亦不遗余力为其出谋划策累积品牌知名度,可见网络环境对蔬果类产品的传播价值加成不可忽视。

  任何产业发展创新的目的都是加大产品销量及市场份额,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这一基本前提下,当前果蔬种植业开始呈现行业多元交叉的局面。例如水果栽植过程可以与旅游观光业相结合,众多大中城市出现周末果园观光加采摘新鲜果实的短途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对田园风光抱有兴趣的游人。在自媒体获得国内网络环境的生存土壤之后,蔬果种植业大可充分利用本行业生产过程的天然属性优势,尝试将观赏性较强的水果蔬菜生长过程适当移植公布于微博等自媒体,通过高频率的管理措施及形象企划来打造全程良性互动,树立生态农业蔬果种植的口碑与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形象,进而赢得第一批成熟稳定的客户。随着手机、无线WI-FI等移动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自媒体成为社交网络的基本单元,由此不难预计,随手关注-集团化消费(团购)的商业模式将跻身新兴营销模式之列。未来蔬果种植业将不再单纯依靠二级批发商收购一途,自媒体为网络直销、网络团购创造了扁平化的直销平台,消费者容易在自媒体分销渠道以网购方式先行物色挑选蔬菜瓜果成品,由此产生的沟通成本与获利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信息不对称状况也大幅减少,有利于购销双方在比较公平透明的前提下进行交易。

  再者,自媒体营销模式有助于蔬果种植业者活跃经营思路,增加蔬果商品化处理种类。蔬果商品化处理是蔬菜水果采收后的深加工再增值过程,包括挑选、分级、清洗、打蜡、包装等环节,提升了蔬果产品的附加值。经营主体人群可以通过自媒体第一时间与消费者沟通,了解消费群体需求,从而根据市场需求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蔬果种植选种,避免信息滞后造成的供需错位。自媒体令蔬果生产者与消费者在信息层级上处于同一纬度,商业信息高速流动使得生产者紧跟客户心理变化,最终能够使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个体消费者的细节需求,并且避免产业重叠,实现前期投入肥料、树种等资源的较优配置。同时,蔬果供求信息在自媒体上频繁交换,亦能指导蔬果种植业者把握加工数量及开发产品后端加工方式,创新蔬菜瓜果的二次包装,以期获得更加丰厚的盈利。例如消费者通过点对点网络平台下单,标明具体需求数量,果农即可根据订单实施定制化采摘加工包装,这样既保证了蔬果产品的新鲜度,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损耗。

  综上所述,20世纪末以来,当代物质生产日益丰富,营销模式层出不穷,蔬果种植业者只有主动适应日新月异的媒介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经营策略,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取生存空间并谋求进一步发展。第一时间与消费者互动,第一时间响应消费者需求,是蔬果种植业者拓展销路、提升销量的有力保证。自媒体作为未来网络社会及人际交往方式变革的先声,必将与包括蔬果种植业在内的一切产业广泛而紧密地结合,构成世界商业模式的又一种崭新形态。

  [1] 袁亚祥.水果营销要补产业宣传课.柑橘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8,6.

  [3] 严建获.中国农产品营销的机遇、压力与政策[J].南方农村,2009,(3).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