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栏目导航
 
 
主页.「荣耀注册」.主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3-24 00:34   

  主页.「荣耀注册」.主页企业供应链整体的运行效率受供应链的协调性、供应链成员企业协作性、信息传递时效性和消费者需求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供应链中任何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都会影响供应链的财务状况,严重时会引发企业供应链财务危机。选取企业供应链系统指标时,应结合供应链财务风险的特点,综合考虑影响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准确反映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的水平。

  指标体系须能够反映评价目标的层次性和条理性,选取指标要符合实际情况,建立指标评价体系需运用系统思想分析问题,针对企业供应链的财务风险,提取风险因素,分析各因素的关系,筛选评价指标,确定指标层次结构,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须能够反映行业特点,具有代表性,考虑到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指标的选取不局限于财务指标,评价指标既包括能够量化的财务指标,又包括能量化的非财务指标。在选取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时应遵循代表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整体与局部结合性原则和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性原则。

  企业供应链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区分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抓住对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有显著影响的关键因素。由于企业供应链本身的复杂性,使某些指标数据的收集和计算过程比较困难,为了提高指标体系的可用性,可以用简单实用的指标代替复杂指标。在指标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应考虑获取指标的成本和收益性,从经济性角度和可行性角度综合判断。企业供应链中某一或某几个节点企业存在财务问题、供应链成员企业消极合作、行业信誉度降低等都有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影响供应链的财务状况。需要考虑整体和局部结合性原则,从多个角度对企业供应链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该指标体系中既包括反映整体状况的指标,又包括用以评价单一经济实体的指标。

  例如,郑州市瑞茂通供应链管理股份有效公司就针对煤炭供应链建设了一套涵盖信息采集、煤炭营销、物流管理、订单处理的供应链信息平台,打造了一个覆盖整个煤炭供应链管理中各个环节、涵盖相关客户和供应商的高性能网络信息化体系。在该供应链信息平台中,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对各类信息数据的分析为公司提供做出正确决策的有效参考资源;订单管理系统帮助运营部门对信息资源进行调配,平台将订单执行情况传至客户终端,客户也可在平台进行查询;物流系统提供多种物流服务,并对运输情况进行监控,将监控信息传至平台和客户;煤炭营销系统则根据信息数据进行媒体资源购销,并将出入库数据、盘点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通过与财务系统的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与客户沟通、交流,将营销、销售、客服等信息做集成和自动化处理,为公司战略制定提供信息支持;决策支持系统引入商务智能即时分析平台,对公司各类数据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分拆、切片、汇聚、旋转等处理实现信息数据的即时分析。

  按照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从核心企业、经销商、供应链系统、外部环境五方面选取常用指标。财务风险指标是成本和价格变动情况,企业财务风险指标主要是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周转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销售增长率、营业收入现金率。经销商财务风险指标主要是周转率、总资产负债率、销售毛利率、退货率。供应链系统风险指标主要是信息共享程度、流通成本、需求预测偏差风险。价格变动容易发生财务风险,将物资价格变动情况和产品价格变动情况作为价格变动情况的替代指标,将存货周转率、资金流阻塞度作为企业财务风险水平指标周转率的替代指标。流动比率体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速动比率扣除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影响,选择速动比率作为流动比率的替代指标。通过赊销比率体现违约风险对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的影响,由于产品品牌信誉度直接影响供应链的收益状况,环境风险中对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影响较大的包括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两个因素,自然环境风险一般难以预测,我们将自然环境风险包含在突发事件风险中进行综合考量。

  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有定量和定性,有正指标和逆指标,因此无法直接判断供应链财务风险的大小。需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各指标属于同趋势和同类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包括数据同趋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数据同趋化处理是使性质不同的指标具有相同趋势;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是把单位、数量级等不同、直接相加没有意义的指标变为能够直接加总可进行综合评价的具体数值。定量指标包括正指标和逆指标,正向指标指标值越大,评价越好;逆向指标指标值越小,评价越好。由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数据通过专家打分方法获得,对定量指标统一按定性指标处理。定性指标量化方法是按照专家打分法的方式,将定性指标打分分为5、4、3、2、1,依次对应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等级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对通过专家打分获得的数据,归一化为[0,1]区间上的数值。

  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评价方法分别是定性评价方法、半定量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需要的定量数据较少,是根据经验和知识对被调查对象所处环境、管理、信息等方面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评价,如叙述性方法、检查表法等。半定量评价方法是专家根据自身的相关经验和知识对评价因素评分,对评分结果进行数学运算,赋予各因素相应的数值,采用合适的合成算子对数值进行合成,最后综合合成结果确定相对等级的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是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量化各因素及各因素间的关系,得出某个确定数值的方法。上述三类评价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虽然定量评价方法适用范围广,但需大量数据资料和时间对被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将模糊数学理论中的隶属度应用到评价中,解决因素间的边界划分不清楚、因素无法定量化等问题。该方法能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排序确定综合评价结果,还能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被评价对象隶属的评价等级,能够解决无法进行数量分析的问题,但不能解决因素间彼此不独立造成的评价重复问题。人工神经网络是通过模拟生物体中的神经元结构处理信息的评价模型,主要功能是处理输入、传输、输出的信息,优势在于每个信息处理单元可根据实际需要输出多个并行的链接。功效系数法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两个界限值,分别对应指标值上限和下限,通过确定各项指标的功效系数,计算出各指标综合得分,根据得分确定评价结果。该方法适宜于评价单一企业财务状况,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没有统一的标准,且难以确定。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模式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市场竞争方式从传统的客户关系竞争逐渐向供应链竞争转变,供应链内部的各方利益之间存在各种方式的重叠与交错,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再也无法通过过去常用的传统式信贷方式向银行求得资金支持,资金的短缺极易使后续的各项程序和环节出现停滞。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提高供应链的生存几率和资金运转能力,降低供应链成本,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在供应链金融运作中,银行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向企业供应商提供贷款、预付款代付及其他存货融资服务,这种服务是企业与银行间的面向整条供应链所有成员的融资服务。

  供应链金融是B2B模式的互联网金融,更多地依赖于准确、及时的上下游数据作为企业授信手段和风险控制手段。供应链金融系统向企业提供财务报表数据、企业经营数据,为企业的财务指标体系管理和商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企业可利用供应链金融服务所在的云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及其涵盖的加速器软件和快企业应用等,构建与供应商、经销商、物流商、金融服务商之间的数字化业务网络,获取并利用业务网络数据价值,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和信用等级管理,实现能充分满足驱动需求的企业管理高效协作,使企业互联式网络化管理进一步升级。例如,2015年4月,上海文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与上海华夏邓白氏商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利用新型供应链数据技术创新企业经营风险评估模型项目上展开了合作,双方利用供应链金融数据分析企业经营风险表现特征,并运用专业方法建立企业经营风险评估模型,评估、预测企业的经营实力和信用等级,创立标准化的信用评估、信用风险分析方法,提高金融产品投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还一同研究了贷后关键监控和贷后风险监控机制。双方在供应链金融上展开的合作利用专业的分析预测工具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为客户提供最值得信赖和最具参考价值的市场销售方案、风险管理方案和全球范围内的商业资讯,帮助客户进行有效、安全的风险管理,构建了积极、稳定的商业关系。

  现阶段对于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已趋于成熟,对于供应链财务风险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理论层面上或是供应链财务风险的某一方面,如风险评价、风险传递等,对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的研究较少,供应链的崩溃最终都表现为资金链断裂,对企业供应链的财务风险研究能够进一步帮助企业识别、评价和控制企业供应链系统财务指标体系的财务风险。

  [1]朱永永.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政策选择策略嬗变[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2.

  互?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迅猛发展带来新技术经济范式,深入地影响着传统的经营理念,为了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实现利润的增长,企业之间的竞争方式逐渐由产品服务竞争转向商业模式创新,促使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1, 2]。商业模式创新也获得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国家已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破除限制新商业模式发展的不合理障碍”。创新商业模式成为国家创新战略实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有效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3]。与此同时,由于商业模式创新环境的复杂性、企业自身资源能力局限性与企业价值网络中利益相关者关联的多元性,使得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客户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等环节都面临不同的风险,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功与否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如何平衡商业模式创新和风险之间的矛盾,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正成为学术界与企业界关注的重点。

  通过分析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有效地辨识商业模式创新环节中的各种风险及其组成,从集成的视角构建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化管理模型,提出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控对策。既可丰富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理研究,也可对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科学、可操作的建议,有助于降低企业创新风险,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

  从企业经营的逻辑角度来认识商业模式,主要涉及顾客价值主张、创造价值和传递/获取价值三个基本方面,并将其看成是一个商业模式概念化模型[4]、商业模式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5]和商业模式创新基本步骤[6]。由此,构成企业经营的价值三角形[7]:① 价值主张不仅要与目标顾客的期望相符,还必须得到价值创造伙伴的认同;② 价值创造是企业通过建立和协调与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把各方资源转化为顾客价值的过程。③ 价值传递/获取是企业通过某种方式或渠道将企业创造价值传递给客户,并从创造出的经济价值中取得一定份额的过程。三者间相互关联且彼此影响,价值主张对价值创造、传递与获取的产生重要的影响,价值创造与价值传递、获取高度相关,企业只有为客户创造了价值才有可能获取价值。

  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组织层面的系统变革,将涉及对原有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内容以及架构进行局部或者大范围的调整和更改[8]。据以上分析,商业模式创新则是对企业价值主张重新定位、价值创造过程优化、价值传递有效性和价值获取能力提升的全面塑造,是一种企业生产经营的新模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创新性、积极性与承受风险性的特点,风险性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特性[9]。国外关于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10]:一类是针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体系结构、驱动要素等方面的风险分析。对创新体系结构面临的风险进行探究[11];从商业模式组成要素来评价商业模式创新风险[12];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子要素进行的风险分析[13]。另一类是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过程和效果的风险评价。如从价值链角度对新商业模式中的制造和销售过程的风险进行了测评[14];从经济计量角度提出年度损失预期的商业模式风险分析法[15]。国内已有的研究中,以当前经济发展为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较多,对于商业模式创新风险,有为数不多的研究,有以互联网经济为背景,结合某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出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策略的一般性研究[10,21],也有从多个方面对创新效果评估和结合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风险等特征对设计出的商业模式进行预评[16]。而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研究相对较少,仅有少数从某个角度或层面进行分析。从集成视角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的研究更显得不足,进行测评的定量分析方法的文献还不多见。

  集成是指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整体功能,将2个及以上的单元(要素、子系统)集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的过程[17]。风险集成管理是对面临各种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运用风险处理的技术,有效整合各类投入风险管理的资源,实现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集成理念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实质上是将集成思想应用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理活动中。1969年,美国人霍尔提出了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论述系统工程问题的三个维度:时间(阶段)、逻辑(步骤)及所需专业(知识),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的时间安排;逻辑维表示研究某个问题的步骤,专业维指解决一个系统工程问题,所需要的相应专业知识[18]。本文借鉴霍尔的三维结构和集成管理思想,结合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特性,构建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该结构涵盖了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过程维、对象(风险源)维和风险管理功能维:

  ①理论界普遍认同商业模式创新涉及洞察价值提出价值主张、运营模式创造价值、营销模式传递价值、盈利模式获取价值这四个环节[19]。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阶段即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获取会产生不同的风险,由此构成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时间域的三个维度;

  ②“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政府等”构成了企业价值网络,在创造网络价值实现“共赢”同时也会产生风险,是风险的主要来源,结合企业自身共同构成了风险的对象域(风险源);

  ③功能域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本逻辑思维,主要包括识别风险、估测风险和处理风险等。该模型既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整体水平把控,又对商业创新不同实施阶段的每种风险对象(类型)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u价和处理,使时间域、对象域与功能域实现充分耦合,提升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理的整体效率。并以此作为构建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评价的理论框架。

  由于各类风险存在于在各个创新阶段中并由各种风险对象所致,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风险对象在创新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及其组成。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本质是利用系统管理的理论、方法对各阶段的各个风险对象、各类风险进行整合,实施集中管理的过程,即建立基于过程维和对象维集成的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层次模型。由于风险描述的模糊性和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复杂性,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的评价具有模糊性。本文以上述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的三维模型为理论框架,建立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层次评价模型,并提出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因素均对商业模式创新活动带来冲击,商业模式创新风险应由内部及外部风险构成。内部风险指企业自身存在的风险;外部风险指由于市场或其它利益相关者变化而出现的产业环境风险和由政府政策变化引发的宏观环境风险[20]。三种风险按风险产生对象不同组成:①产业环境风险主要包括消费者风险、合作者风险、竞争者风险、供应商风险。消费者需求变化或支付意愿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合作者风险控制能力弱或对新商业模式不认同而产生退出合作的风险;竞争者竞争力及模仿能力会促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或削弱创新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商议价能力影响企业成本,导致利润水平波动或下降的风险。②外部宏观环境变化风险指政策风险,主要包括政府监管和支持力度,较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本和创新成功率。③企业内部风险包括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其中,财务风险主要指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盈利能力,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否成功。技术成熟度、技术选择水平等因素易造成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21]。企业自组织能力和企业文化与领导者精神构成管理风险,管理水平与商业模式创新息息相关。管理者和技术人才队伍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首要资源,人力资源风险包括研发人员素质和管理人员管理水平[22]。具体如表1所示。

  价值主张是企业通过其产品和服务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商业模式创新首先向目标顾客展示其新价值主张[23]。从产业环境分析,商业模式创新源于对顾客需求的洞察,企业需要洞察顾客需求的变化,通过发掘顾客潜在需求来吸引新顾客、创建新市场[24-26]。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主张来源于不断变化和多样性的顾客需求,价值主张要体现充分满足顾客需求且为顾客创造需求。其次,促使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27]。从宏观环境分析,政府对商业模式创新给予鼓励与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在商业模式创新实践领先的美国,政府通过授予专利等形式保护商业模式创新。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商业模式等新形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因此,企业价值主张的创新还需关注并积极运用相关政府政策,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来确定新客户价值主张。从企业自身来分析,企业家的洞察市场、挖掘顾客潜在需求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对价值主张创新尤其重要。埃森哲公司的Lindqr和Cantreu(2000)通过对来自不同行业的70家企业CEO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内部领导者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28]。同时,企业的创新文化也形成创新价值主张的良好氛围。企业融资能力高低会影响价值主张定位,融资能力强的企业相对而言,会对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

  由以上可知,在客户价值主张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宏观环境包括政策风险中的政府监管力度和支持力度;企业自身方面包括财务风险中的融资能力,企业管理风险中的企业文化与领导者因素;产业环境方面的消费者需求变动风险、竞争者的竞争强度风险。

  此阶段是顾客解决方案制定并实施,企业专注于如何以某种方式创造价值来实现客户价值主张,企业及其合作伙伴如何给顾客提供的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实现价值创造的基础和手段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具有的独特价值性和难于模仿性的关键资源,二是可持续管理和可重复活动特性的关键流程。在此阶段,通过建立独特的资源、资产或具有竞争优势的地位,协调与合作者的关系,运用关键流程转化为顾客价值传递给顾客。在实践中企业运用的新技术或企业投入资金自主研发,嵌入价值创造活动中,生产和提供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和服务。另外,充分运用各类价值网络资源,强化供应链建设,提高合作者的风险控制水平等,密切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开展企业内部的各种职能活动如运营、营销、财务等,为客户创造价值。在此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还会面临外部宏观环境如政府颁布政策、法律法规出台等的影响,有些地方政府还发挥服务中心作用,更好地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这些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创造价值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价值创造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企业自身会产生如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和人力风险;产业环境因素如消费者、合作者和竞争者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价值创造。宏观因素如政府管制风险等。

  商业模式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获取更多利益。盈利模式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传递和获取是实现这一目标关键环节。企业获取价值的关键:一是如何拓展收入来源,二是如何控制成本支出。企业通过产品组合重构改变和优化营销渠道等业务形式,增强客户体验,传递产品价值给顾客,提高其付费意愿,以合理的定价获取收入;成本结构包括商业模式运营所引发的所有成本的构成,主要有融资成本、原材料成本和运营管理成本等,融资成本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成本。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企业逐步实现了供货、库存、销售等数据的融合,精准营销提高价值传递效率,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协调能力全面提升,降低了运营成本。合作者的利益诉求和竞争者的定价水平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企业赢利状况。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所包含的知识、信息产生的溢出效应,政府政策支持则会进行补偿,从而降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本支出,且政府对所支持产业的产品服务的宣传,加速新商业模式价值传递,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企业内部会产生由于融资成本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则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所影响到的营销、库存成本,产业环境风险的消费者付费意愿程度、供应商成本高低、合作者利益诉求和竞争者价格策略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价值获取。政府政策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本支出。

  按照上述风险集成管理三维模型的思路,建立评价层次模型,如图2所示。风险集成管理评价模型从下至上,依次分为三级层次:第一层次,对商业模式创新实施不同过程的风险对象分别进行风险评价。首先,确定不同过程中不同风险对象可能导致的各种风险,再建立模糊评价矩阵,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类型一般分为六种,分别表示为:R1是政策风险,R2是企业技术应用和研发的风险,R3是财务风险,R4是管理风险,R5是人力资源风险,R6是消费者需求和供应的风险因素,R7是竞争强度风险因素,R8是合作者的风险因素,其中,R1是宏观环境风险,R2~R5是企业风险因素,R6~R8是产业环境风险。第二层次,对实施阶段分别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评价,即对不同实施阶段的风险对象进行集成。第三层次,对不同实施过程中的商业模式创新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基于过程-对象集成管理的总风险评价,评价的结果按计算的分值确定风险级别。不同层次的风险水平表示如图2所示。图中各层次中的元素用“H”标记出来。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诸要素的权重,权重确定方法可表示为:构造判断矩阵,表示因素i相对j相对目标重要性),且具有以下性质: ;

  根据企业商业模式方面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打分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各层次的权重分别为:相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整体水平,价值主张、创造和获取阶段的权重分别表示为,对于价值主张阶段的政府、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三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别为,同理,价值创造阶段的三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别表示为 ,价值获取阶段的风险因素权重分别为,对风险因素导致的风险事件的权重按风险因素的权重和风险事件的排列序号依次分别表示,如价值主??阶段的宏观因素所导致的风险1,分别表示为 ,依此类推。

  根据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状况,选择若干个评价级组成一个评价集,即:U={安全、较安全、一般、较危险、危险、很危险}。采用专家评分法进行,具体过程是:首先每位专家在综合考虑风险类型所包含的具体风险组成的基础上,对各具体风险组成指标数值实行标准化处理,保持指标同向性,为负向指标。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或层次分析法对风险类型包含的具体风险重要性进行确定,即明确各具体风险组成对相应风险类型的影响程度。其次,对不同类型风险程度从五个等级打分,打分范围在区间(0~1)之内,且打分总和为“1”。根据专家的打分,采用清晰集合构造模糊集合法分别确定各风险类型(最底层)的隶属度Rijk,表示第i个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第j个对象的K种风险类型隶属级别的模糊判断矩阵。运用清晰集合构造模糊集合确定隶属度,详细过程参照文献[16]。

  逐层计算各层次的评价,首先建立同一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不同类型风险的单因素评价Bij=Wijk?Rikj,再分别建立商业模式创新同一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的综合评价矩阵Bi=Wij?Rij,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建立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风险集成目标矩阵B=(B1T,B2 T,…,BI T)T,其中“T”表示转置矩阵。

  进行整体的模糊综合评价,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集,即权重向量W与模糊矩阵B的合成所得的模糊子集S为:S=W?B

  由S=W?B得到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水平的评估值,从而可以确定该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水平值,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在实际中根据评价结果,按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整体水平,且可进一步确定,在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环节中,每个环节的安全级别,从而由果溯因,从“企业、产业环境、宏观环境”风险对象角度分析,逐一确定,在商业模式创新环节中是哪种风险类型促使某个环节出现风险,形成创新风险的重要原因。根据形成创新风险的重要风险类型,对风险组成内容明确的来源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因此,在实践中,企业应针对商业模式创新不同的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准导致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主要原因,整合企业现有的核心资源,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风险类型进行管控,降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提高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提供保障。

  该结构涵盖了客户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获取过程所构成的时间域、“政府、企业、产业环境”三方所构成的对象域和风险管理程序的功能域三个维度,实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时间域和风险对象域在功能域上的充分耦合,实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有效整合,有效地提高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的效率。

  2015年7月,S着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印发,标志着我国开启了进入“互联网+各个传统产业”的全新时代背景,意味着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任何一种传统产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有更广阔的操作和发展空间,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物流环境与传统的物流模式进行深度融合,改变传统物流风险大、信息不畅等诸多问题,降低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值,不断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增加[1]。随着市场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和人们追求较高品质生活的意识提高,有机果蔬农产品受到的青睐与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有机果蔬农产品容易损坏的特征将最直接影响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难度,表明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将会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如2015年被曝光的“问题芹菜”是由于商场专柜承包人在分拣、包装、贴标、运输过程中造成无公害芹菜和有机香芹错贴标识[2]。笔者认为有机果蔬的农药残留超标无疑会让消费者对有机果蔬农产品的信任产生危机,影响到整个有机食品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因此,基于“互联网+”的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对整个有机食品产业非常重要,有必要认识和分析这些风险,从而为从事有机果蔬农产品的行业人员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国外关于农产品的电商供应链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运作模式,如美国的Faumigo公司是由数量众多且质量保证的发达家庭农场生鲜农产品的综合型电商服务平台提供供应支撑,以O2O模式为生鲜农产品生产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体验渠道;英国的Ocado公司综合运用B2C和O2O模式,基于高效的冷链物流技术,采用扁平化的供应链渗透到英国70%的家庭[3]。国外学者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研究主要是基于运作管理方面,Atallah S S(2014)提出新鲜蔬菜产品通过供应链系统进行重新分配的情况下,以生产的新鲜花椰菜为研究案例建立生产和运输模型,结果认为即使在价格小幅下降的情况下,国产化可以减少花椰菜的成本和食品里程[4]。Ronchi S(2015)认为构建一个基于充分的协作与集成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有效地分担运营风险和取得合作收益至关重要,在该体系内,合同设计促使供应风险降低以及合作收益提高[5]。Soto-Silva W E(2015)尝试建立面向问题的解决应用模型去分析新鲜水果供应链的管理效率,结果认为新鲜水果供应链需要在供应环节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管理方法[6]。

  国内学者关于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研究主要是围绕风险管理与控制两个方面。吕国清(2016)基于知识溢出视角深入分析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存在的组织风险、流程风险、技术风险、质量风险以及信息风险,拟通过健全风险预防制度、实现链条资源共享、优化供应链物流环节以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四个方面提出旨在消除集成化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的风险的优化路径研究[7]。王林(2016)基于果蔬农产品的特殊性构建了果蔬冷链的风险指标体系,采用Borda风险矩阵分析法对风险控制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筛选出果蔬冷链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指标;再引入条件风险值理论(CVa R)构建果蔬冷链风险控制模型,并结合实例求解得到最小风险损失时的最优风险控制组合[8]。彭瑾(2016)针对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的特点,将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风险种类分为:信息风险、损耗风险、节点内部不确定性和差异性风险、信任风险、道德风险等,并提出通过可追溯体系实现降低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风险的对策[9]。

  经查阅大量关于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的文献,咨询业内权威专家,本文最终确定的风险评价指标包括环境风险、生产风险、流通风险、消费风险和运营风险五个。环境风险包括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三个二级指标;生产风险包括生产能力风险、生产技术风险和生产管理风险3个二级指标;流通风险包括流通成本风险、流通效率风险和流通信息风险3个二级指标;消费风险包括价格波动风险、需求波动风险和市场供应风险3个二级指标;运营风险包括意外事故风险、客户投诉风险和客户索赔风险3个二级指标。因此,本文所构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综合以上分析,基于上述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进行实证研究。

  3.2.1 确定权重值。经与某电商企业协商沟通,以向企业内各门店的管理层、业务员以及在农产品供应链和食品供应链等方面研究有较高水平的专家等三个方面的咨询主体发放调查表获取各级风险的原始指标权重值,见表1。

  3.2.2 评价实证研究。根据表1,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的排序权重值,见表2。

  综合上述分析,发现基于“互联网+”环境背景下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一级风险层中,生产风险居首位,其次是流通风险、运营风险、消费风险、环境风险;其中排名前五的二级风险是生产能力风险、流通效率风险、流通信息风险、生产技术风险、流通成本风险。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在今后的电子商务环境下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上需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去探讨关于相关的风险控制对策。

  通过完善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可以提高流通效率,而提高流通效率就能够进一步强化产品保鲜技术和产品配送服务,进而减少有机果蔬农产品的损失成本。因此,相关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企业、配送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当前政策和市场反应,合理地引入现代化的冷链运输设备,提高冷链物流运输设备的使用效率,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配送服务。

  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上的生产环节是整个链条的重中之重,因而要以加强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机制为契机,有机果蔬农产品的生产应以规模化和智能化作榈缱由涛窕肪诚碌挠谢果蔬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控制目标,从源头上打造高品质生产基地。与此同时,注重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尝试发展社区经济与运用互联网思维营销方式,逐步树立有机果蔬农产品信任品牌。

  完善有机果蔬农产品网络交易平台,不断强化有机果蔬农产品的信息搜集力度和广度,充分利用当前的“互联网+”、二维码、条形码、电子订单等创新科技技术和现代化数字设备,运用运营管理和可追溯等现代创新管理技术,不断提高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系统的信息透明度和风险预警效果。

  鉴于有机果蔬农产品的电商平台起步比较晚,在现有理论比较缺乏以及现实情况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本文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工作只是进行初步探索。今后可以继续从“互联网+”环境下的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风险识别中,尝试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构建模型研究合理的风险控制策略。

  [1] 罗秉鑫.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以湖北省武汉市“电子菜箱”为例[J].商业时代,2017(1):151-152.

  [2] 李亚楠,傅忠宁,张龙忠.基于物元分析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J].物流技术,2015(1):212-215.

  [3] 贾兆颖,王哲璇,张金乐.美国、英国、日本生鲜电商行业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6(8):39-42.

  [7] 吕国清.知识溢出视角下集成化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制度研究[J].农业经济,2016(5):133-135.

  所谓风险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们所期望的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风险管理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物资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一个环节,对确保企业生产的顺利开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样而临财务、市场、运营和法律等方而的风险,需要对所有环节进行全而风险管理评估与分析。

  物资需求计划是企业制定采购计划和实施物资采购活动的主要依据,是物资采购的前提和基础,影响着涉及物资采购的全过程。需求计划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在于计划不准确和谎报、误报计划。计划不准确,会直接导致采购的设备物资数量、质量不能满足生产施工要求,造成资源和资金浪费、供应短缺、工期延误、成木失控等风险;谎报、误报计划,则可以给掌握着一定的资源支配权的人以借机采购挪做它用、中饱私囊的机会,造成企业资产损失。另外,集中招标采购计划中的主要风险在于,对己达集中采购招标额度应纳入集中招标采购的物资采购计划进行拆分,不按规定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导致物资采购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可能造成采购成木增加。

  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采购计划与设计批准方案、工程进度不一致;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有关人员与供应商关系密切或领导授意采购暂不需要或计划外的物资,可能导致采购质次价高的物资,出现舞弊或遭受欺骗等;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文本不规范,合同对方主体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没有严格按照定标的要求履行,降低合同中的技术要求及供货要求缺乏对采购合同履行情况的有效跟踪等;有意提高或降低验收标准,倾向性的选择检查内容,对验收不合格的不及时上报或隐瞒不报,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供应商选择的控制目标,是为了能够公开、公平和公正地选取供应商,优化供应商选择机制。供应商无有效执业资质证明,提供的产品不能满足国家有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状况,可导致采购的设备物资不符合工程需求等风险。

  首先要严格依照工程图纸和生产施工实际情况,参考工程材料预算单价和数量编制需求计划,确保采购计划真实准确,做到数量精准、型号规格相符。采购计划制定部门对项目部上报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仔细审核,并及时与项目部物资需求计划编制部门进行沟通,了解相关情况,避免多报或少报。在综合考虑生产需要、资金状况、材料价格行情和供应商供货期后,再确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和采购时机;其次是需求计划和采购必须经项目部生产技术、主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确认,以防止不按规定进行集中采购招标和谎报误报计划,借机采购挪做它用情况的发生。

  其次,集中招标采购计划的控制,要明确采购权限,严格按照各级权限进行采购。并按权限和程序开展采购策划,组织实施集中采购,或再向上一级主管部门上报集中招标采购申请。

  要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对设备物资集中采购进行分权审批,分权采购;由物资管理部门与专业技术部门按要求编制招标文件及评标细则并报审;开标、评标、定标过程实现技术与商务的分离、决策与执行分离,监察部门对设备物资集中采购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决策者只对采购权限、招标过程和具体采购过程进行整体符合性和有效性控制,不直接针对供应商实施具体采购活动,不对采购部门的具体采购活动进行干预;合同谈判时,由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形成会议记录,对定稿的合同草案分权限报送相关部门及主管领导评审会签,合同谈判与合同草案公开、透明。

  供应链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衍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成为各大银行和供应链主体企业的重要业务板块之一,伴随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电子供应链金融”开拓了供应链金融领域新的蓝海,供应链金融迎来“线上革命”,在线供应链金融如火如荼。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尽管提供了技术支持进行管理的可视化操作,但是区别于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周期短、主体多、环节复杂、可控性差等特点对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评估与度量也就成为了金融机构或者核心企业风险管控的重难点。

  某矿业集团旗下的AMLS物流公司在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业务基础上,重组H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依托平台优势,创新性的构建“平台+基地”模式,为钢铁流通转型升级开创新路。然而该供应链金融服务交易体系中却存在不可忽视的风险: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和日常操作能力有限,组织结构和专业管理团队不完善,跨界经营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没有做好融资上下游企业的风险评级和动态监管,盲目追求扩张和担保融资,造成一系列的坏账问题出现。如何有效把控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是H公司发展在线供应链金融所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H公司为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探究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良好对策,为H公司或其他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提供参考。

  本文对H公司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为四个方面:内部风险控制、日常操作风险控制、资金及账户监管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

  (1)内部控制风险是指H公司对企业融资的控制能力,包括指H公司接收融资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申请后,H公司或AMLS对整个供应链的核心把握能力,具体表现在H公司企业组织结构及管理团队、业务评估审核、融资企业授信、AMLS子公司财务等风险;

  (2)日常操作风险是指H公司进行在线融资业务时需要注意的具体业务操作问题,它主要表现在操作人员管理、监管体系构建、企业风险评级等方面;

  (3)外部环境风险主要涉及行业环境和政策风险,H公司必须及时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及时根据市场钢材等大宗生产资料价格、需求等变化作出反应,同时行业政策法规也是H公司在线融资业务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4)资金及账户监管风险主要表现在H公司需全力保障现金流畅通,并及时督促货物销售回款至融资企业在平台开设的账户。

  按流程过程中风险发生可能性的不同,H公司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大致而言可归纳为四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

  本文用层次分析法,邀请了12位专家学者依据标度法的判断规则对H公司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进行判断分析,通过专家评分,计算得到综合判断评价表如表2所示。

  利用和法计算其最大特征值λmax,及相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ω(k)计算步骤如下:

  从建立的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出,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中包含有大量的定性指标,而某些定性指标只能通过比较模糊的概念进行评价,无法对其用精确的分数进行评分。因此基于这种现象,本文引入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来构建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模型,将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指标进行相对量化,来确定供应链金融风险水平。

  K=k1,k2…kn,K为被评判的模糊对象,而kii=1,2,…,n是影响对象

  D=d1,d2,…,dm,D是评判级,djj=1,2,…,n是评语等级。

  使用评语集对各元素进行评价,一个模糊评判向量:Ti=ti1,ti2,…,tin由单个因素构成,所有单因素下的模糊评判向量便构成了因素模糊评判矩阵:Tij=ti1,ti2,…,tim(i=1,2,3,…,n;j=1,2,3,…,m)。其中Tij表示对第i个因素做第j级评语的隶属度,调查方式可采用专家评定法,让专家通过打“√”的方式进行选择。

  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到各指标之间权重的不同,本文在前述中己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引进参数集M=m1,m2,…,mn,其中mj表示第j级评级等级分数区间的中值,以便更易于区分结果的优劣程度。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等级综合评级值为:

  XL钢铁集团是黑龙江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集团,年产钢材700万吨,该钢厂生产出来的钢材在区域内市场占有率较大,进出库比较频繁。2013年,全国钢材产能过剩,钢材价格一路下跌,导致产成品库存积压,资金链紧张,因此XL钢铁将其东北地区的所有仓库的管理权委托给AMLS仓储管理公司,并按照“信息化、可视化、定置化”的标准对仓库的货物进行管理,并以此通过H公司在线融资平台向华夏银行申请在线动态货值融资。

  本文将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XL钢铁公司通过H公司电商平台向华夏银行申请动态货值融资进行风险评价:

  ①确定评判矩阵T。本文结合银行对企业的授信评判方法(参考银行信用评价评语集),将评价等级分为七级,选取各区间的中值作为等级参数,所对应的参数向量为M= (9.5, 8.5,7.5, 6.5, 5.5,4.5, 2) ,具体如表4所示。

  ②构造模糊评判矩阵。本文邀请了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有一定研究的五位老师针对XL钢铁公司的在线供应链融资各项风险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得出各评价指标分属各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并构造模糊关系矩阵T:

  根据评价等级A=8.657在AA级的区间内,则得出XL钢铁企业申请在线动态货值融资业务的风险评价结果为AA级(风险等级见表5),业务风险较小,根据业务风险大小为企业提供不同的差异化服务,在质押率、服务费率、融资期限及融资额度上制定不同的标准。

  在线供应链金融诸多风险评价指标难以直接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需要借助一定的定性分析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本文首先对H企业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指标进行分析,构建指标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风险指标权重系数,然后根据专家对XL钢铁通过H公司申请动态货值融资的业务相关风险指标的评价,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融资业务风险做出总体的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在线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与度量中,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风险指标评价问题,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1]王营.基于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3.

  [2]黄丹.线上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3]徐亮.基于供应链融资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