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栏目导航
 
 
首页鼎汇注册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4-30 15:45   

  首页鼎汇注册首页青菜、包菜,还有红梗甜菜、芹菜等,这在陕西,都是很常见的蔬菜,可对于阿里地区的群众来说,有点奢望。 当然,这都是以前的阿里。随着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生态产业园区园区产能的进一步扩大,现在,阿里地区群众餐桌上的菜品,也日渐丰富了起来。

  7月20日上午,华商报记者走进噶尔县生态产业园区园区,这个园区占地800亩,共有161座日光温室,其中一座智能联动温室是2016年陕西第八批援藏干部援建的,当时投资了810万,温室里水培了多种常见的蔬菜,由杨凌示范区提供了无土栽培技术。

  “营养液和水根据比例混合在一起,在营养液循环池通过加压设备,循环到每一个根系,给每一株植物提供养分,让它们更好的生长。”陕西第九批援藏干部张绒介绍,来援藏前,她是杨陵区农业农村局的技术干部,现在是阿里地区噶尔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干部,主要给温室大棚提供技术支持。

  例如生菜,通过育苗床育好后,移栽到大棚里,再进去水培系统,生长25天到1个月后,就可以上市,可以销售给蔬菜销售点,也可以批发给超市。张绒说,智能联动大棚从3月开始种植,到了10月需要清棚,因为气温太低了。下一步,将进行扩建,引进升温装置,让大棚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以此提高经济效益。

  在其他大棚里,还种植的有各种绿植,这在4300米海拔的阿里地区,也很罕见,“这里没有土,就是砂石,没办法种,2006年,大家从五六十公里外的扎西岗乡运来土,和羊粪一起混合发酵后形成新的土,然后用来栽培。”张绒说,现在,绿植和蔬菜长势这么好,实在是非常意外。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这些大棚属于公司化管理运营,陕西方面提供全部的技术支持和大部分品类的种子,还给当地人提供了岗位。

  35岁的阿旺旦扎是阿里地区革吉县人,住在附近的移民搬迁点,原来主要以放牧为生,家里6口人,一年收入4万元,现在,他在这里一边帮忙种菜一边学习技术,每月5000元左右。

  以前,阿里地区的大部分蔬菜都是从郑州、西安、成都等地运来的,运费比菜都贵,现在,整个园区里产出的蔬菜,解决了地区和噶尔县所在地狮泉河镇群众45%的蔬菜消耗。

  噶尔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米玛罗布说,阿里的蔬菜品种很单一,只有萝卜、土豆等,这种状况持续了很多年,陕西援藏干部支持后,蔬菜品种越来越多,一采摘就能直接上到群众的餐桌,大家的营养搭配也更科学,特别感谢陕西。

 
 
当前位置